对新建、改建、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源的识别,应从⑦个方面进行分析、识别。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,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、规程进行分析、识别。
一、根据生产工艺流程,按班组(或岗位)逐步辨识和分析生产、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的危险、有害因素(包括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的危险、有害因素)。
二、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,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、有害因素的发生。例如是否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,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,否则就可能存在危险。
三、当消除危险、有害因素有困难时,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、危害的发生。例如是否设置安全阀、防爆阀(膜),是否有足够的泄压面积和可靠的防静电接地、防雷接地、保护接地、漏电保护装置等。
四、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,是否采取了降低危险、危害的措施。例如是否设置防火堤、涂防火涂料,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,防火间距、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等,是否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,是否采取了减震、消声和降温措施等。
五、当无法消除、降低危险的情况下,是否将人员与危险、有害因素隔离等。如是否实行遥控,设隔离操作室、安全防护罩、防护屏,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等。
六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,是否能通过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、危害的发生。如锅炉极低水位时是否有停炉连锁和冲剪压设备光电连锁保护等。
七、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,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、安全标志和声、光警示装置等,如在厂内铁路或道路交叉路口、危险品库、易燃易爆物质区等。
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,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、规程进行分析、识别评价人员应根据这些规程、规定、要求,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、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。